在本段,耶穌問了彼得三次:「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?」問了三次,大概因為彼得否認耶穌三次。耶穌並非責備或諷刺彼得,而是要醫治他和恢復他。所以每次彼得回答之後,耶穌都委託工作和責任給他。彼得曾失敗過,但因為他愛耶穌,耶穌不會嫌棄他,仍然信任他,得責任交給他。我們或多或少都虧欠過主,令祂傷心失望,但主愛我們到底,不會輕易放棄我們,祂要恢復我們,重新使用我們。
本段出現的「愛」字,在原文是兩個字。耶穌頭兩次問,所用的「愛」字,是神聖的愛,在盟約上堅定不移無條件犧牲的愛,十分高超。但彼得回答耶穌時所用的「愛」字是另一個字,是朋友兄弟之間喜悅的友誼,層次低了一點,屬個人感情的愛。彼得內心可能有矛盾,若用耶穌所講的「愛」字,他問心有愧,因為他曾否認主。他否認主並非因為不愛耶穌,他的確愛主,但不夠堅定,所以他用兄弟感情的愛代替神聖犧牲的愛來回覆耶穌。到耶穌第三次問彼得,祂所用的「愛」字就不同了,換了彼得所用兄弟之愛的「愛」字。當耶穌換了另一個字,彼得就更慚愧,內心憂愁(17)。耶穌知道彼得現在程度未夠,沒辦法有神聖犧牲的愛,所以降低標準來問祂。但日後彼得對主的愛有了提升,晚年時為主殉道,釘十字架而死。教會傳統說,彼得覺得不配跟耶穌一樣釘十字架死,就要求倒釘十字架。他這樣選擇,是出於愛主及意志上的決定。
耶穌問: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?這個「這些」可以是人,即你愛其他人多過愛我嗎?也可指捉魚的職業,即你愛你的漁船、漁網及153條大魚多過愛我嗎?神供應我們物質的豐富,不是要我們喜愛物質多過祂。耶穌不想彼得重操舊業,希望他做餵養及牧養的工作。這裡說小羊,是指教會的信徒,就是叫他做牧師。簡單一句就是:「你跟從我罷」(19)。
在彼得的回答中,他用「知道」這個字,在原文亦有兩個字。頭兩次他說:「你知道」(15-16),是指頭腦理智上的知道。到第三次,他用了一個較強的字(17),就是透過經驗所獲得的知道。我們愛耶穌,到一個地步可以照顧祂的羊,這是需要先經歷主自己和祂的愛。若我們不先經歷主的愛,卻說去愛,就會變得空洞。
彼得很好奇想知道約翰將來會怎樣,耶穌就說:「與你何干」(22)。我們走主的道路,也會希望別人跟我們走同一樣的路,一旦發覺別人走的路跟自己不一樣,就會不以為然。但主說不要干涉別人,別人自有主的帶領,我們無須過問。約翰並非不死,只不過他活得最久。當他寫約翰福音時,彼得已經殉道而死。
◆本書記載了主耶穌八次單獨個別接見一些人或一小部分人,本段是第八次,就是與彼得的對談,使彼得復興過來,為主承擔新的傳福音使命。第一次接見是彼得(1:35-42),耶穌為他改名,而第八次也是彼得,耶穌指出他年老時要殉道。
◆會幕有七件聖物,第七件是施恩座,彼得雖曾軟弱失敗,但他沒有不信,仍然愛主,在神寶座前在基督裡蒙悅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