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第一章到第四章,作者已經多次講到信心,而本段講耶穌醫好了大臣的兒子,亦提到信心。這裡提到的大臣是在加利利,加利利是希律王分封的地。當時希律王找外邦人做官,所以在今次耶穌的事工中,首次接觸外邦人。在第三章,祂接觸的尼哥底母是猶太人,在本章前段,祂接觸的是撒瑪利亞人,而在本章末段,祂接觸的是外邦人。這是宣教的次序,從自己的民族傳至所有的民族,叫一切信祂的,不至滅亡,反得永生。
耶穌在加利利的拿撒勒長大,由於先知在本地是沒有人尊敬的,等於中國人說:本地薑不辣,所以信的人不多。直至耶穌在耶路撒冷過節,行了許多神蹟,加利利人在那裡過節時都見到,才接納耶穌,對祂另眼相看。
這個大臣的兒子病到快要死,他去找耶穌,求祂救他的兒子。為甚麼他會找耶穌呢?他的兒子病得那麼嚴重,大概病了許久,他沒有早去找耶穌,因為他不知道耶穌會醫病。大概他在迦拿聽過耶穌在婚宴上將水變為酒的事,但變水為酒不等於能醫病,所以他不重視耶穌。直至現在那麼多的人在耶路撒冷回來,聽到他們說親眼見過耶穌行神蹟,他才想到要找耶穌救他的兒子。
耶穌對他說:「若不看見神蹟奇事,你們總是不信」(48),這並非責備的說話。耶穌並沒有懷疑這個大臣的動機,祂這樣說是要刺激他的信心。當這個大臣再次催耶穌去醫他的兒子,耶穌就說:「回去吧,你的兒子活了!」聖經說:「那人信耶穌所說的話就回去了」(50)。這個大臣本來要求耶穌跟他一起去迦百農醫他的兒子,由迦拿去迦百農有20英哩。本來他的信心只相信耶穌親身去到他兒子那裡,他才會好,但耶穌並沒有依足他的要求跟他一起去迦百農。耶穌醫好他的兒子,只需講一句說話就得,不用親身前往。但這大臣的信心程度,是要耶穌親身去才成,因此耶穌要講一句話去刺激及提升他的信心。結果當耶穌說:「回去吧,你的兒子活了!」若他不罷休,仍然乞求耶穌去迦百農,就證明他不信。但現在他信耶穌所講的說話,雖然眼前看不到任何證據,他就回去。就在回程途中,他的僕人迎見他,說他的兒子好了,而康復那一刻正是耶穌說:「你的兒子活了」的時候。他在未時退燒,即是下午一時左右。結果他自己和全家都信主(53),可說是第一個外邦人家庭信主得救。
◆本段提到信心,就是當我們還未親眼看見證據時,就相信耶穌的說話,相信事情已經成就。本書記載了八大神蹟,貫穿這些神蹟的主題是「改變」。本段是第二個神蹟,叫患病的變為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