箴言第廿九章

論國家社會、智慧與公義及敬畏神、怒氣 ◎黃濠光牧師

「沒有異象(或作:默示),民就放肆;惟遵守律法的,便為有福。」(18)

本章和前章一樣講到國家和社會。「義人增多,民就喜樂;惡人掌權,民就歎息」(2),國家由甚麼人掌權,是很影響全體人民。在國家裡,除了君王是好人之外,人民也要有好人。在有些社會,政府元首是好人,但人民中太多惡人,經常暴動搶劫,爭先恐後,貪污賄賂,就如「沒有異象,民就放肆」(18a),所以社會從上而下都要追求公義。「人屢次受責罰,仍然硬著頸項;他必頃刻敗壞,無法可治」(1),屢受責罰下都不改,就是不可救藥,所以箴言一直鼓勵人要從小好好教養孩童。「杖打和責備能加增智慧;放縱的兒子使母親羞愧」(15),又說:「管教你的兒子,他就使你得安息,也必使你心裡喜樂」(17)。如果孩童不好好管教,長大後作惡,到時要他改邪歸正,就沒那麼容易。在古代社會,家中除了兒女外,還有僕人,僕人也有子女。僕人也是家庭一分子,所以僕人的子女亦要接受管教。所以作者說:「人將僕人從小嬌養,這僕人終久必成了他的兒子」(21)。兒子在這裡代表不順從的人,意思是這個僕人子女自小嬌生慣養,長大後亦不會聽命服從,所以自小應予管教。

箴言一直講智慧,而智慧和公義及敬畏神像三胞胎,互為因果。有智慧就有公義,有公義就會拒絕賄賂,拒絕結交妓女,拒絕諂媚鄰舍,拒絕做褻縵人來煽惑通城,拒絕作惡去謀害別人性命,拒絕暴怒,拒絕驕傲,拒絕為非作歹。而公義的源頭就是神,當神給人律法、默示、異象,而人又肯去順從和遵守,大家便有福了。

「愚妄人怒氣全發;智慧人忍氣含怒」(11)。心理學家或許告訴人,若有怒氣便要發洩出來,宣洩怒氣才是健康,但聖經不是這樣說。大凡講怒氣發洩出來的人,大多數會愈來愈容易發脾氣。有沒有人大發脾氣之後,以後發脾氣的機會便愈來愈少?相反,每一次的怒氣都比上次更大。所以箴言勸人勿做愚妄人。「忍氣含怒」的意思不是困住怒氣,而是自制,控制自己的怒氣。我們可以在禱告中向神將心中的冤情申訴,將怒氣化解。

「智慧人與愚妄人相爭,或怒或笑,總不能使他止息」(9),相爭就是上法庭,「或怒或笑」是指愚妄人甚麼方法都用,就是不肯客觀對待問題,總是得不到和解。

「貧窮人、強暴人在世相遇;他們的眼目都蒙耶和華光照」(13),意思是神是公平的,將陽光和雨水給了窮人和富人,也給了強暴人和斯文人。「光照」的意思是指生命。

◆「好氣的人挑啟爭端;暴怒的人多多犯罪」(22),這話說明壞脾氣帶出壞行為,所以我們要做好情緒管理。一個成熟的人就是懂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