箴言第十一章

行義與行惡的分別 ◎黃濠光牧師

「義人所結的果子就是生命樹;有智慧的,必能得人。」(30)

本章的重點講行義與行惡的分別。開首說:「詭詐的天平」(1),即做生意欺騙人,售賣時斤兩不足,這都為耶和華所憎惡。神喜歡公平和誠實,作者將義人及正直人跟惡人和不虔敬的人加以對比,很多是經驗之談。如果大家覺得有很多原則現今難以應用,就證明現今世代的確邪惡。今天有些行業,的確要用到詭詐的天平,否則難以生存。在有些地方,買保險的總希望買到最平的,而經紀為了得到你的生意,就替你說謊,這是詭詐天平的一例。本章所講的,是將一些現象普遍化,所以有些情形是有例外的,譬如說:「義人得脫離患難,有惡人來代替他」(8),這令人想起以斯帖記的例子,末底改、以斯帖和全體猶太人脫離了患難,惡人哈曼反而要掛在木架上受死,代替了猶太人。但歷史也有很多信徒殉道,不一定由惡人代替,所以大家要分辨概括些的句子,以及例外的情況。

本章跟上一章一樣講到人的言語,當中說到「不虔敬的人用口敗壞鄰舍」(9),破壞力之大,證實言語一出口,是帶有權柄和能力。講得好可以建立人:「義人卻因知識得救」;講得不好可以敗壞人,說三道四會破壞跟人的關係。作者又說:「城因……邪惡人的口就傾覆」(11),又說:「明哲人卻靜默不言」(12),這跟以前說:「多言多語難免有過」(10:19)是同一意思。有人故作醒目,口沫橫飛,結果得罪人多,稱呼人少。「靜默不言」相對於「往來傳舌的,洩漏密事」(13),所以你有密事告訴人,然後囑咐勿傳開,結果過了幾天,很多人都知道。接著說:「心中誠實的,遮隱事情」(13),這句話和「洩漏密事」是相對而言的。做人在某方面要有透明度,但如果是關乎別人的密事,我們要合作守秘。若要揭露應由當事人自己揭露,自己最好靜默不言。

關於錢財,本章不及上一章談得很多。這裡說:「倚仗自己財物的,必跌倒」(28),我們縱然富有,但不可以全倚賴錢來做人;相反,有錢的要施散(24)。聖經的金錢觀,是當我們肯施捨和付出,不會越給越窮,只會越給越有。所以「有施散的,卻更增添」(24),「好施捨的,必得豐裕;滋潤人的,必得滋潤」(25)。相反,「有吝惜過度的,反致窮乏」(24)。

最後一句講到有報應:「看哪,義人在世尚且受報,何況惡人和罪人呢」(31)?最終有一日,公義和公平要得到伸張,如果義人有好報,惡人及罪人亦有惡報。因為這樣,人要要有義的行為。如果沒有報應,人犯罪作惡就誰都不怕,世界便會大亂。

◆「有施散的,卻更增添;有吝惜過度的,反致窮乏。好施捨的,必得豐裕;滋潤人的,必得滋潤」(24-25),施散、施捨、滋潤人,這都是優美的品格,而這兩節也有寶貴的應許,跟耶穌所說:「施比受更為有福」(徒20:35)完全一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