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章主要是比較兩種恩賜:說方言和先知講道。第十二章結束時說:「你們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賜」(12:31),所指的就是先知講道,意即說預言。舊約的預言是預先講出未來要發生的事,但新約的預言除了講出未來要發生的事之外,還有「要造就、安慰、勸勉人」(3),這說明了先知講道的目的和功效,也講出內容大概是關乎這三方面,所以說預言又可譯為先知講道。因此,先知講道(prophecy)並非等於教會講壇上的講道(sermon/preaching),因為先知講道是針對個人或教會整體的啟示性信息,而講壇講道是教導及傳道的結合。由於先知講道涉及個人,或有人擔心當說預言時,會不會揭發人一些秘密的罪,令人當眾出醜?答案是不會,因為令人尷尬及出醜是違反了造就、安慰、勸勉的原則。
保羅在上章已指出愛是運用恩賜的必要條件,所以兩者可相提並論。他說:「你們要追求愛,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,其中更要羨慕的,是作先知講道」(1),這節中的「恩賜」,在原文是沒有的,所以保羅其實叫我們追求有三樣:愛、屬靈的和先知講道。「切慕屬靈的」是叫我們靈性得造就,就是說方言,所以他馬上解釋一下說方言。說方言就是講一些自己本來不懂得說的地方語言,自己和別人也聽不懂,所以說方言的對象不是人,而是神。由於自己都聽不懂,所以功用不在於頭腦或理性,而在於心靈,因為方言的內容是講說各樣的奧秘(2)。既是奧秘,就是悟性或理性說不出來的,因此說方言的用處是造就自己的心靈(4)。但若要造就教會,就要先知講道,所以保羅指出,說方言和先知講道兩者皆重要,因此「我願意你們都說方言,更願意你們作先知講道」(5a)。兩者之中哪一個較好呢?這要視乎對象。從造就教會的角度來看,先知講道好過說方言,因為大家聽得懂,除非方言被翻譯出來(5b)。保羅認為教會應該運用這兩種恩賜,不要只是獨沽一味說方言,因為大家聽不懂,只聽到一些聲音,不明就理(6)。不錯,說方言會令自己更屬靈,但保羅說既然更屬靈了,那就應該求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(12),因此方言要翻譯出來讓大家聽得明,這才造就人。
保羅首先指出,說方言是對神說的(2),這就是禱告,後來他就稱為方言禱告(14),即靈禱告,是頭腦不明白的,那又怎樣呢?他說我們禱告,可以用方言禱告(靈禱告),接著又用悟性禱告(自己語言的理性祈禱),禱告之中又可以唱歌,用靈歌唱即是用方言歌唱,亦可以用悟性言語歌唱(15)。因此,我們的祈禱,有時是私人禱告,有時是公開禱告。私人禱告只是跟神說,不用翻譯,但公開禱告,除了向神說,亦是要讓人聽得明白,才可以說阿們(16)。所以公開祈禱時若說方言,別人聽不明白,就不能造就人,別人也不會說阿們(17)。保羅作見證說他自己的私人禱告講很多方言:「我感謝神,我說方言比你們眾人還多。但在教會中,寧可用悟性說五句教導人的話,強如說萬句方言」(18-19),因為方言大家聽不懂。
◆在我們私人祈禱中,可以多用方言禱告,雖然不明白,卻造就心靈,叫自己心靈更敏銳,易領會屬靈的事和動向。若想明白方言禱告的內容,也可求聖靈賜下翻譯的恩賜,讓自己知道說了甚麼。在教會聚會中也有祈禱環節,如一齊開聲祈禱,其實也是私禱,是可以用方言禱告,不用翻方言。若公開領禱,就不要用方言,因為別人聽不懂,只可悟性禱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