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

愛是運用恩賜的條件 ◎黃濠光牧師

「如今常存的有信,有望,有愛這三樣,其中最大的是愛。」(13)

本章論到愛,保羅稱為「最妙的道」(12:31)。他在第十二章及第十四章講恩賜,而中間的第十三章講愛,因為愛是運用一切恩賜的必要元素。保羅在下章討論方言及先知講道兩個恩賜之前,先講愛,因為唯有愛,才能懂得怎樣運用恩賜。若沒有愛,又會怎樣呢?本章的開頭就說沒有愛,恩賜就算不得甚麼(1-3)。保羅首先提出方言恩賜:「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,並天使的話語,卻沒有愛,我就成了鳴的鑼,響的鈸一般」(1)。接著是先知講道恩賜、智慧和知識言語恩賜及信心恩賜:「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,也明白各樣的奧秘,各樣的知識,而且有全備的信,叫我能夠移山,卻沒有愛,我就算不得甚麼」(2)。然後提到施捨恩賜:「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,又捨己身叫人焚燒,卻沒有愛,仍然與我無益」(3)。

到底愛是甚麼?保羅沒有給愛下定義,卻描述愛是甚麼(4-8)。我們遇到的人若是美和善,就自然愛上了。但當人由美麗變為不太美麗,由良善變為不太良善,或從開始根本是不美和不善,我們會愛對方嗎?保羅說:「愛是恆久忍耐,又有恩慈」(4),若我們今天愛對方,明天就不愛,這沒有恆久,並不是愛。若對方處處令你生氣及失望,你就不愛,這沒有忍耐,並不是愛。若對方乖、聽話、成績優異你才愛,一旦不乖、不聽話、成績退步,你就不愛,就是沒忍耐,並不是愛。就算對方令你失望,你也給對方機會,並且善待對方,不會因對方的失敗而粗暴對待,這就是恩慈。「愛是不嫉妒」(4),愛喜見對方成功,若別人升職加薪,或取得成就,你就心酸,這是嫉妒,證明沒有愛。但夫妻關係上的愛是排他性的,不能與人分享,配偶另有新歡所產生的妒忌是正常及正確的,聖經稱為「忌邪」,是對的。

保羅接著從反面去描寫愛:「愛是不自誇,不張狂,不做害羞的事,不求自己的益處,不輕易發怒,不計算人的惡,不喜歡不義,只喜歡真理」(4-6)。這愛的描寫從對方身上轉到自己身上,若然自己喜歡嘩眾取寵,行事及說話隱晦,只顧自己利益,動輒生氣,計較對方的錯,容忍不義,這都不是愛,以上都可以鑑別自己有沒有愛心。對方若找你合謀做壞事,你因跟他關係密切而願同流合污,這不是愛。從正面看,愛是「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。愛是永不止息」(7-8)。若你對某人完全失望及放棄,這不是愛心。對方若屢次失敗,你仍包容他(不是包容他的錯與罪),不排斥他,這就是愛。對人絕望及不相信對方有進步的可能,這不是愛心。對方屢犯不改,你便忍無可忍,說「爛泥扶不上壁」,這不是愛心。愛就是忍耐對方失敗之處,無條件接納他,相信他有朝一日會脫胎換骨,盼望他總會成功成才。愛是永不止息,鍥而不捨。若你愛對方一段時間,之後就不再愛,這不是真愛。

保羅解釋恩賜並非永恆,至少將來在天上不需要先知講道和說方言(8),今生卻需要各樣恩賜,但恩賜本身是有限的。先知的預言只講出部分,知識言語也只有部分(9),「等那完全的來到,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」(10),「那完全的」即主耶穌的再來及天國的臨格,一切恩賜都不需要了。現在主還未再來,天國未完全實現,我們所處的現實是「模糊不清」(12),我們像小孩子般幼稚和有限(11),所以需要恩賜。將來主回來後與祂面對面,我們置身在天國中,一切都知道了,都會明白。

「如今常存的有信,有望,有愛這三樣,其中最大的是愛」(13),恩賜終會停止,唯有信、望、愛是常存。愛在這三樣之中是最大的,因為信和望在將來都不及得愛。目前神是看不見的,我們要信,而將來與主面對面了。天國來了,卻未完全來到,我們要有盼望,但將來天國會完全來到。唯有愛,現今到永遠都要有,仍會大放異彩。

◆我們相信恩賜的終止是在將來,並非現今,因此神學中一派說聖經有了66卷書後恩賜便終止是錯誤的。我們現今需要恩賜,但恩賜具有限性。譬如說,我們今生需要醫病恩賜,但這恩賜具有限性,所以醫病的效果不一樣。將來在新天新地裡沒有疾病,便不需要醫病恩賜,這恩賜也告終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