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羅講完女人蒙頭,接著講聖餐。教會有兩個聖禮:浸禮和聖餐,聖餐又稱為主餐,即主的晚餐(20)。哥林多教會混亂聖餐,原因是分門別類(18);他們已經分黨分派,守聖餐時也分門別類。在哥林多社會,人們在政治性質的集會,很容易表明自己是甚麼黨派,但將這種作風移入教會,十分不妥。所謂分門結黨,其實就是排斥異己。保羅說:「在你們中間不免有分門結黨的事,好叫那些有經驗的人顯明出來」(19),所謂有經驗的人,就是獲得神稱許的人,他們一心向主,不搞小圈子。換句話,教會裡面不是每一個人都分黨派。他們分門別類是在貧富階級方面。當時教會是有愛筵,即大家帶食物回教會吃,卻不是彼此分享。有錢人帶很多食物來,飲醉食飽,但窮人卻沒有甚麼可以吃,餓著肚子看別人吃。吃完飯後又舉行聖餐,搞到一塌糊塗。保羅說,若是這樣吃飯,不如在家裡吃。飲到醉熏熏來領聖餐,這樣是藐視神的教會(22)。
聖餐用的餅原是代表大家是屬於一個身體(10:17),所以分門別類是違反聖餐的意義。保羅再重述耶穌當初設立聖餐時所講過的說話,重點是「記念我」(24-25),意思是不單只是頭腦上的想念,亦是對所思念的事有實際的體驗。我們守聖餐,是要體驗主的受死和祂的大愛。若信徒守聖餐時沒有記念主,像哥林多教會一些人飲醉食飽,不把餅和杯看為記念主,就是干犯主的身體和血(27)。所以當我們吃聖餐的餅和喝主的杯,要分辨是主的身體和血,不然就吃喝自己的罪(28-29)。「吃喝自己的罪」在原文的意思是自己的審判,就是自己有不當的行為和態度,是自己審判自己,這不是指將來的審判,而是指今生在肉身上的審判,「因此,在你們中間有好些軟弱的與患病的,死(原文作睡)的也不少」(30),所以靈性上的罪會帶來肉身上受苦。保羅因而勸說:「我們若是先分辨自己,就不至於受審」(31)。若我們先分辨自己,即審察自己,就不至於受審。但當我們不反省,不悔改,不審察自己,將聖餐當作一般的飲食,一點也不尊重,又不記念主,就會被主懲治,就是主會管教我們,這總好過我們和世人一同定罪(32)。
聖餐代表信徒彼此合一和接納,所以要彼此等待(33)。如果肚餓,可以在家裡先吃(34)。當時哥林多有饑荒,有錢人還有糧食,但窮人就沒吃的,或吃得很簡單,而有錢人只單顧自己吃,不與窮人分享,令愛筵很不像樣,連聖餐也被藐視,這都有違耶穌捨己的精神。
祈禱:主耶穌,你為我捨身和流血,我怎可忘記和忽略呢!當我守聖餐,讓我重溫你受苦的情境,叫我的心受感動。奉主耶穌的聖名,阿們。
◆保羅說:「你們每逢吃這餅,喝這杯」(26a),「每逢」是說當時的教會是每天有聚會,所以每天或一周一次有聖餐。今天教會多是每月一次,這樣守聖餐,「是表明主的死,直等到祂來」(26b),就是說當主再回來,我們便不用再守了。現在守聖餐,提醒我們是在新約之中,主為我們受傷、受苦和受死,我們相信祂,罪便得赦免。守聖餐是提醒我們,我們的罪得塗抹和赦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