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羅一直說他是自由的,然而他運用自由去放棄一些權利。他說:「我雖是自由的,無人轄管;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,為要多得人」(19)。所謂多得人,就是叫更多人信耶穌;為了達到這目的,他願意犧牲自己的權利,去遷就別人。當然遷就的意思不代表在真理上妥協,他就是在不違背真理的原則下,盡量體恤對方和遷就對方,使人易於接受福音。
他說:「向猶太人,我就作猶太人,為要得猶太人」(20)。意思是保羅會按猶太文化行事為人,不會做出冒犯猶太人的事。當然,他會堅持因信稱義的道理,不會遷就猶太人要靠行為稱義。猶太人嚴守律法,保羅為了得著猶太人,也會遵守律法。猶太教有許多口傳律法,保羅活在恩典裡,不受口傳律法約束,但為了得著律法以下的人,他「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」(20)。保羅在第20節至第22節的原則是入鄉隨俗,不會為了一些與真理無關的事,如某些生活習慣而冒犯別人,因為冒犯了人,人就不會聽你所傳的福音。中國文化重視長幼次序,特別恭敬長輩,所以向中國人傳福音,要特別尊重長者,行為舉止及言談之間,都要客氣恭敬。保羅講這番話,亦是做跨越文化宣教工作的秘訣。他面對外邦人,就不可以執著猶太人那一套。若有外邦人請保羅吃飯,他不可以說食物不潔淨而不肯吃。為了得著外邦人,他都要吃。十九世紀來華的外國宣教士,有些為了得著中國人,他們改穿中國人的衣服,並梳一條辮子,吃中國人的食物。換句話,為了認同中國人,他們要暫時放下西洋人的生活方式。保羅又說:「向軟弱的人,我就作軟弱的人,為要得軟弱的人。向什麼樣的人,我就作什麼樣的人。無論如何,總要救些人」(22),意思是分享自己的軟弱,認同對方的軟弱,體恤對方,而不是指責對方軟弱。我們要這樣遷就人,自己就要有相當的自制。保羅接著講自制。
哥林多有一個運動會叫科林斯運動會,大家都明白運動員要得獎必須有很多節制,特別要節制飲食,才會有得勝的機會。古代比賽的勝利者所得的冠冕是用植物編成的,所以久了就會損壞及殘破。所以保羅說:「凡較力爭勝的,諸事都有節制,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;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」(25)。他的意思是,為了得著一個會壞的冠冕,人尚且會自制,何況做神的工作,會得不能壞的冠冕,那更要自制了。所以他要攻克己身,就是要有嚴格的道德靈性訓練,拒絕試探。「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,自己反被棄絕了」(27),棄絕的意思不是不得救,而是得不到應得的冠冕。我們傳福音給別人,告訴人福音的大能,如何靠耶穌可以得勝。但自己生活卻隨隨便便,並陷入試探犯罪之中,最後便得不到冠冕。
◆本段講我們信了主是有自由的,但為了傳福音叫人信主,我們要自制,放棄部分自由。這好像為人父母者也有自由,但為了子女的成長,父母要放下部分自由,為叫子女得著最大的好處。所以,我們為了福音就要反省,有沒有一些自由會絆倒人,或招來閒話?若有,就要節制一下自己的自由。為了避嫌及引起不必要的誤會,我們要自願地限制自己的自由。